

平台热线:0898-65857440
据我所知,去海南买房的大部分是北方人,而这些人当中,一部分是有些积蓄的已退休或即将退休的人士,也有一部分是经济比较宽裕的年轻人买给自己的父母。
这些人之所以会选择去海南买房,主要是为了去海南度过漫长的冬天。一是为了避寒,二是为了躲霾。东北人主要为了避寒,华北人既是为了避寒,也是为了躲霾。
有个自家哥哥,退休后闲来无事,退休工资比较宽裕,手头也有一定的积蓄,于是,也在海南买了一处房子。
基本上每年阳历的10月底,11月初,华北平原便开始慢慢启动了入冬模式,而这个时候,还没有到供暖期,阴冷阴冷的,是一年中最难熬的时候。并且,由于环境污染严重,这个季节也到了一年中雾霾肆虐的时节,这也预示着整个华北平原要进入四个月之久的、漫长而又难熬的寒冷而又雾霾严重到令人窒息的冬季。
每当这个时候,哥哥就会带着同样已经退休的嫂子,像候鸟一样双双飞到海南过冬,在那个空气清新、风景如画而又温暖宜人的海南之家中,度过四五个月的美好的冬日时光。等到来年的三四月份春暖花开的时候,又双双飞回北方度过另外几个季节。
其实挺羡慕他们这种生活方式的,也在一直憧憬着等老了,不用工作了,也去海南买套房,像哥哥嫂子那样,和老公一起做一对老候鸟,随着季节变换,从北飞到南,再从南飞到北。
限购令来了,难道海南买房梦也随之成为泡影了吗?
我是香草珠儿,
心理成长,心灵提升,我们一路同行!
请关注公众号:香草珠儿
1.古代一个和尚得了重病,被人救回家,安置在了小姐的床上。主人请了一个郎中,给和尚看病。由于和尚不能见风,郎中只好隔着棉被给厚脉。郎中摸着和尚细嫩的手,以为是主人家的儿媳妇。说:“是月经不调,很可能是怀孕了。”
2.有个财主对佣人说:“你跟我到外面去的时候,要说些夸耀我家的大话,替我装装门面。”佣人点了点头。这天,佣人跟财主到外面去,路上有人说:“最大的房子要算三清殿了。”佣人忙对人家说:“我家老爷的房子和三清殿一样大。”过了一会儿,又听人说:“最大的船要算龙船了。”佣人又忙说:“我家老爷收帐的船和龙船一样大。”回家的路上,又听人说:“最大的肚子要算牛肚子了。”佣人又忙对人家说:“我家老爷的肚子和牛肚子一样大。”财主听了,气得胡子直翘。
3.从前,有个进士老爷,专横跋扈,不可一世。有年春节,他为了炫耀,在自己的大门上贴了这么一副对联:父进士、子进士,父子皆进士;婆夫人,媳夫人,婆媳均夫人。正巧,镇上有个穷秀才,路过进士的家门,看见了这副对联。他先是露出鄙视的神态,接着,又露出一丝得意的笑容。到晚上,他见四下无人,就悄悄地在对联上加改了一些笔画。第二天一大早,进士的门前围满了大堆看热闹的人,他们有说有笑,议论纷纷,大家都称赞:“改得好!改得好!”门外的吵嚷声惊动了进士老爷,他连忙打开大门,一看,立即昏倒在门前的台阶上了。原来,进士门前的对联,已被秀才改成了这样:
父进土,子进土,父子皆进土;
婆失夫,媳失夫,婆媳均失夫。
4. 从前有个木匠和教书先生住在一起。木匠看不起先生,经常从古碑上查出一些难字来戏弄先生。有一天,他发现“荼”字比“茶”字多一横,便写了个“荼壶”去问先生。先生不知是计,随便念成“茶壶”,木匠哈哈大笑:“连个‘荼’字都不认识还教书哩!”过了几天,先生从院子里找见一个破扫帚,他把扫帚圪垯锯下来刻成一个小毛猴,问木匠这个毛猴是用什么木料刻成的?木匠看了半天答不上来,先生笑道:“原来你当了一辈子木匠,也有不认得的木料!”
5。自称王八
一个师爷胸无点墨,一心想升官发财,为了巴结讨好上司,特地设了丰盛的酒席,宴请县官。
喝酒时,师爷讨好地问:“太爷有几位公子?”县官不假思索地说:“有犬子二人,你呢?”
县官反问,可把师爷难住了。他暗暗想:“县太爷还谦称自己的儿子为‘犬子’,我该怎么称呼自己的孩子呢?”寻思了一会儿,只好答道:“我只有一个五岁的小王八。”
6。赶考
有一个读书人准备去赶考,他日夜发愁,那副怪模样弄得妻子莫名其妙。她说:“瞧你那窝囊样,难道男人写文章比女人生孩子还不好受吗?”读书人叹道:“女人生孩子比起写文章来,总还是容易些呵!”女人又问:“为什么?”读书人回答:
“女人肚子里有孩子,总是能生下来的,而我腹中空空如也,怎么能写出文章来呢?”
7。爬灰的老秀才
前有个老秀才,自命不凡,常说自己知天地,通鬼神,谁生个什么病,只要他写篇文章跟鬼神通融一下就会好的。他儿子是个货担郎,常年在外,这老混蛋就在家里爬灰。
一日,他媳妇舂米用力过猛,把她的尴尬地方撞了一下,顿时红肿,疼痛难忍,她便要老秀才写篇文章通融通融,老秀才a欣然领命。可是怎么写呀,直接写是对菩萨的大不敬,他搜索枯肠,捻断几茎须,正为难之际,听见隔壁有人说话,他灵机一动,一挥而就,写成妙文一篇:媳妇舂米用力,撞坏屁股隔壁。恳请菩萨保佑, 好了大家得益!
8、从前,有个主人用藕来招待客人,他把藕梢切下来端出去请客人吃,却把好的那段藕留在厨房里。这事被客人发现了,便故意对主人说:“我常常读诗,曾经读到过这样的诗句:‘太华峰头玉并莲,开花十丈藕如船。’过去,我一直怀疑这诗句写得不真实,哪有像船那么长的藕呢?今天,我才相信了这诗句写得真。”
主人问他:“为什么呢?”
客人说:“你看这藕,藕梢在这里,可是藕屁股那一段不是还在厨房里吗?”
9、一个秀才遇见一个和尚,秀才想出和尚的丑,便问和尚:“师傅,秃驴的秃字怎么写?”和尚说:“就是秀才的秀字,屁股略为弯弯掉转就是了。”
10、有一子弟不学无术,但却爱卖弄斯文,“之乎者也”时不离口,以至其岳父甚轻之。
一日,岳父有疾卧床不起,此子弟前往探之。到其家,入岳父室见其卧于床即摇头日:“岳父大人何以病之?”岳父见其酸相而不答理。
子弟见其不答又日:“何不请先生乎”?岳父凝然闭目不理。
子弟茫然日:“莫非是——死者?”话一离口,岳父立即从床跃起用瓷枕恨恨向其一抛,子弟抱头滚地闪枕惊呼日:“险也!!”。
11、传说南朝梁代时有一位书生,为人呆痴但又有些口才。他从来没见过羊。有一次,别人
送给他一只漂亮的羚羊,他以为是一般的羊,便用绳子拴住羚羊的脖子,牵到集市上去卖。
他讨要的价钱并不多,但卖了好多次都没卖掉。后来集市上的人们知道了这卖羊的书生原来
很痴呆愚钝,众人便暗暗地牵来一只猕猴偷换了羚羊。这书生看到猕猴,还以为是他的羚羊
呢,只是奇怪它为何没了角,样子也变了;又看见猕猴乱蹦乱跳,心想可能是市场上的人们
把它的角锯掉了,但因为猕猴头上没有伤疤,不足为凭,于是只好忍气吞声不做声。
集市散了,书生牵着猕猴往家赶,一路上悠哉游哉,歌而咏之曰:“我有一奇兽,能肥
也能瘦。往日馨膻气,今天一身臭。数次牵入市,三天卖不售。头上失掉皂荚子,面孔变成
橘皮皱。”
12、唐代的柳冕秀才,生性最是多忌讳。早年参加科举考试时,举子们跟他说话,有不注意而说“落”字的,便忿然而怒,出语不逊。如果是仆人误犯“落”字,他便用棒痛打。因此,仆人对他说话时,常常把“安乐”说成“安康”。
这一天,他忽听人说榜书贴出来了,连忙派仆人前去观看。不一会儿,仆人就跑回来,柳冕慌忙迎上前去问道:“榜上有我的名字吗?”仆人唉声叹气地答:“秀才康了。”
13、王忠肃公为人不喜欢开玩笑。一天,退朝后回家的路上,他看见同行的一位大臣眼睛老是盯着擦身而过的一个美女。那美女已经走远了,这位大臣还不时地回过头来恋恋不舍地去看她。
这时,一向不苟言笑的王忠肃公也忍不住跟这位大臣开起了玩笑:“刚才过去的那个漂亮女子真有力气。”这位大臣忙问道:“大人您怎么知道她有力气呢?”王忠肃公应声说道:
“假若她没有力气,你老夫子的头怎么能被她拉得团团乱转呢?”
14、塾师教学生对对子,上联出的是“马嘶”,学生就以“牛屎”来对,塾师一听,生气地说:“狗屁。”学生从座位上站起来就要出去。塾师上前拦住他说:“我出的对子,你还没对,我还未改,你怎么就走?”学生说:“您出的是‘马嘶’,我对的是‘牛屎’,您改的是‘狗屁’,这不就完了吗?”
15、经典笑话:雪里吟诗 秀才、县宫、财主在饮酒赏雪,诗兴大发,便提出以“瑞雪”为
题,吟诗联句。“大雪纷纷落地,”秀才举杯起句。
县官应声接道:“此是皇家瑞气!”
富翁摇头摆脑地吟道:“再下三年何妨?”
在门外冷得发僵的乞丐探头进去骂道:“放你娘的狗屁!”
16、从前,有个教书先生,常念别字,误人子弟,被告到县官那里,县官传他到大堂问话。
“你教书经常念别字吗?”
“不不,绝无此事,纯属子虚鸟有!”
“什么,鸟有?你把乌字读成了鸟字,当堂出错,你认打还是认罚?”
先生怕打,战战兢兢的说:“认罚!”
县官提笔批下:“罚鸡三只,兔两只。”
先生回家拎了一只鸡来。
县官一看,责问道:“怎么就送一只鸡?”
先生回答:“大人你不是写‘鸡三只,免两只’吗?”
17、有个人要别人给自己画一幅行乐图,连纸笔、颜料带报酬只给了画工二分银子。画工便用水墨在荆川纸上画了一幅背影像。那人看了发怒道:“画像主要在于容颜,你只给我画个背影怎么行?”画工说道:
“就凭你那副吝啬相,我劝你还是别把脸露给人看吧!”
18、从前有一地主,有三个女儿分别嫁给了秀才,铁匠,淘大粪的。话说这天地主过生日,三个女婿便来祝寿,在席上地主突然心血来潮想让几个女婿为他的寿辰做几首诗,诗的题目就是地主马棚里的那匹千里马。其实呢这个地主最瞧不上他这个三女婿了,知道他是个大老粗,也想让他在人前出出丑。
大女婿沉思了片断便说:“我有一首。”便摇头晃脑的说道:“大雪如鹅毛,快马走南桥。快马回来了,鹅毛水上飘。”丈人一听连连称赞说道:“好好,马跑了个来回这雪花还在水上未化,不错。”
二女婿不服气说道:“我又有了。”便说:“铁棍水里扔,快马跑东京。快马回来了,铁棍仍未沉。”地主听后摇着头说道:“差强人意没老大的好。”
三女婿在一旁早急得脸红脖子粗的,一时没词。地主便斜着眼问:“你说不上来了吧?”说完突然放了个屁。三女婿突然一拍大腿喊起来:“有了!”
且听他说道:“丈人放个屁,快马向西去。快马回来了,屁门还没闭。”
地主听完气得晕了过去了!
19。非主流
典出陈寿的《三国志》,说的是刘备兵败,带领老百姓往新野撤退。这个时候反派曹操大人(曹操是个大英雄,俺一直这样认为)骑着白马追啊追!刘备的老婆掉了,儿子也掉了!赵子龙提枪去找,这就是后来轰轰烈烈的赵子龙乱斩曹操若干大将的事迹。张飞的任务就是等赵云在长坂桥旁等待赵云归来。赵云后来了,后面跟了若干的官兵!张飞手提蛇矛,大喝:谁敢与俺一战!这声惊天地泣鬼神!不单吓住了曹操的追兵,而且还让河水断流了。后人便以飞阻流来形容一个武将有好猛云云。可惜该词语到了现在成为了脑残的代言词。飞爷泉下有知,估计黑脸要气成白脸,和曹操站一边去了!
20。AV
典出的是《唐书》,说的是唐中宗李治的老婆韦皇后的事情。李治还是个怕老婆的主,所以呢政权就到了韦皇后的手里。韦皇后这人不厚道,在外事彩旗飘飘,在内事红旗不倒!但是呢,韦皇后心狠手辣,每每和面首相好段时间,就要把面首杀掉。所谓的牡丹花吓死,做鬼也风流也就来源于此。这日,一个面首到了生命中的最后时刻。和韦皇后温存后,抱着韦皇后说道:我走后,你要好好保重自己!我爱韦皇后你啊!难道你不知道我的心吗?韦皇后被感动了,没有杀他,还给了他大官做!后来这件事不胫而走,爱韦就成了厚颜无耻的代名词。
21。脑残
典出《晋书》,说的是司马衷(好像是个皇帝),当然这个皇帝好色,生了很多的儿子。但是呢,这个皇帝怕老婆,如果老婆是美女还好,可惜皇后贾南风是个重量级恐龙。估计是嘿咻的时候有心理阴影,和皇后生的儿子质量都不好。司马衷质量本来就不好,估计到了现在智力也就50左右吧,干了很多的傻事,最著名的就是何不食肉糜事件。当然司马衷还是喜欢自己的儿子,其中最喜欢司马刚,这个儿子长得很傻,和自己小时候一模一样。所谓爱屋及乌,司马衷就决定把自己的皇位传给司马刚。这日在殿上就问大臣,这件事的可操作性。大臣们对这个傻瓜皇帝没有办法,就说可以,当然可以。司马刚长得和很多明君一样!司马衷问道和哪些明君相像?一个大臣说:勇猛像项羽!另外一个大臣说:身手像孙仲谋!司马衷点头称是,又问智慧呢!没有人敢说——这司马刚可是个极品啊!这时一个大臣说道:脑子和后主刘禅一样好使!司马衷哈哈大笑:说道:我儿子太他妈聪明了!这个皇位就给他了!后来人们用脑禅形容白痴之流,现在看来这是个没有改变的词语!
22。欧叶氏
《后晋书》里记载的一个故事(限于该段古文太为冗长,直接翻译成白话文)。魏晋时期,士大夫讲究修道,企图白日飞升,长生不老。修道最重练金丹——挂了很多人;还有就是双修——掏空了很多人。当时有个名士王导,小儿子叫王盘,娶了个老婆回家双修。然而问题来了:此女不知床上风情,每次双修闭目,让王盘没有了心情。王盘有个好友叫欧封子,娶了个老婆姓叶,按照古人的称呼叫做欧叶氏。一句话:是个床上尤物。王盘同学本着虚心刻苦的学习精神,带着自己的老婆前去求教。魏晋算得上是几个比较荒诞的时代,欧封子看好友上门,立马叫来欧叶氏,现场直播,给王盘指导。观摩许久,王盘夫妇满意而归。回到家,就宽衣解带,但是王盘老婆还是害羞,放不开,王盘正在兴头上,就大声责骂:快学欧叶氏!快学欧叶氏!王盘老婆心一慌,就的大叫道:欧叶氏!欧叶氏!王盘是郁闷非常。后来该笑话不胫而走,人们便以欧叶氏形容不解风情的女人!欧叶氏冤枉死了!
很多到过三亚的人,想必都和黑妹有类似的感受,就是发现导游、四季、开店的,有绝大部分都是东北人。去海边溜达,传到耳朵里的,也大多是东北话。
据说,东北的医保卡在三亚都能通用。大家都戏言,三亚是东北省三亚市,或者黑龙江省三亚市。
三亚遍地的东北人已经是一个事实,那么,为什么三亚有那么多东北人呢?
东北饺子馆
今天黑妹就梳理了一下,大家都这个问题的看法,供大家围观。
事先声明:文中观点,不代表黑妹立场,仅抛砖引玉,大家文明探讨,莫做人身攻击!
事先声明:文中观点,不代表黑妹立场,仅抛砖引玉,大家文明探讨,莫做人身攻击!
事先声明:文中观点,不代表黑妹立场,仅抛砖引玉,大家文明探讨,莫做人身攻击!
观点一:东北人是三亚经济发展的功臣。
东北人的形象代表
1990年代,中国有两件几乎同时发生的看似不相干却关系密切的事情:
一是国企职工下岗潮,二是海南的房产热与破产。
1997年底,东三省国企员工下岗的数量达到了259万,占比超过全国下岗人数的22%,接近四分之一的下岗职工都在东北。此后,东北经济虽经大力扶持,但回天乏术,导致大量人口持续不断外流。
值得注意的是,东北的外流人口与中西部地区流出人口很不一样。东北外流人口很多是技能素养较高的下岗职工和城镇人口,而中西部地区主要是农村人口。前者比后者更无依靠,因为后者在其家乡毕竟还有几亩无法变现的薄田,而前者除了一点下岗补偿,几乎一无所有,移民倾向更强烈。
就在这个当口上,海南岛的房地产垮了,每平米300元的房子随处可见。据说一些东北下岗工人手里拿着一笔遣散费后,下海南买房定居。这是第一次迎来东北人。
此后,海南开始打造“国际旅游岛”,以三亚为首的旅游业开始迅猛发展。
当地人都不会讲普通话,而东北人普通话讲得好,能说会道,人家游客要到哪里,要吃什么,要住哪里,全被他们把生意做了。东北人一开始到海南,从谋生的角度来说,凭借其先天的语言和城市生活的经验,如鱼得水,就垄断了与旅游相关的一切行业,尤其是需要与人沟通的事务。
而这也大力促进了三亚旅游经济的发展。
北方冬季的严寒与三亚的温暖,以及无处不在的乡音,促使本世纪初年,越来越多的东北老人考虑在冬季到海南过冬,经济条件好的人家,开始考虑买房置业。这样一个带一个,一家带一家,人数越来越多。
观点二:时代背景加气候因素,造就了东北省三亚市
除了候鸟老人、南下的干部,还有大量普通劳动者被吸引到三亚这座旅游城市工作,创业。原因正是前面提到的时代背景,一边三亚作为国际旅游城市飞速发展,一边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持续没落。
东三省尤其是黑龙江,冬天气温通常零下二三十度。天气太冷,老人容易得关节疼痛,风湿病和呼吸系统疾患。在发现三亚这座“没有冬天的城市”适宜养老后,选择南下的老人也越来越多。
不少身体有疾患的中老年,只要经济条件允许,大都会选择在三亚生活,老人们背井离乡花钱来三亚过冬最大的好处就是,“身体比以前好多了”。
时代背景加上气候原因。
观点三:东北人也是“移民城市”问题的受害者。
其实不只是本地人抱怨,东北移民也在抱怨,三亚没有好的基础教育,没有户籍的东北孩子读书升学很麻烦,高等教育几乎没大学,基础交通很差,公交车20多30分钟一辆很正常,挤不上去也很正常,候鸟老人医保社保报销麻烦,人与人之间缺少信任、卖东西的乱开价,基本杀价1/5,每到春节前后3个月,房租等生活成本暴涨10倍??
东北文化能对这些都负责吗?显然不能,这是移民城市问题。
移民城市问题不只存在于一个三亚。在很多地方已渐渐不成问题,原因在于城市本身的管理水平、包容力,和在融合过程中形成的健康强大的城市价值观,强大到能让快速涌入的外来者马上认同它,尊重它,维护它。
很多走南闯北的普通东北人对三亚是有感情的,这是“混到最差,也不担心自己会大半夜挨冻”的地方。这个地方是如此的好,如果要让所有走进它的每一个人珍惜它,那么应该让他们有一颗安稳下来的恒心。
观点四:东北人在三亚发展初期贡献巨大,但如今,东北大量退休老人养老,却开始拖三亚的后腿
现在,东北老年人在三亚养老的人数越来越多,但是这些人并不能在三亚的经济发展上做贡献,相反,他们拿着东北的养老金,生活开支小,没有税收贡献,却大量地挤占公共资源,赞成旅客对于三亚城市的不良印象。
观点五:东北人整体素质有待提升。
东北人普遍给大家的印象是:强势、善于表演、嗓门大、豪爽,甚至诡辩、不诚实,一些人对此意见很大。
东北人
那么,你是怎么想的呢?欢迎和大家在留言区探讨!
如果感觉黑妹的文字对你有所帮助,一定要关注我哦~黑妹生活在美丽的三亚,每天都会分享在三亚的见闻,以及在三亚吃喝玩乐的各种攻略,让你少被坑,玩的爽,相信一定能帮到你~么么哒~。
辞职信爆红后,女教师顾少强这4年在各地旅游,而且去往了世界的各个角落,而且也开了自己的客栈,用余生的时间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。
均价:35万元/套 全款8.9折
均价:35万元/套 全款9.4折
均价:6800元/㎡ 全款8.6折
均价:58万元/套 全款8.1折
均价:12800元/㎡ 全款9.4折
均价:14000元/㎡ 全款9.0折
均价:10500元/㎡ 全款9.1折
均价:10200元/㎡ 全款8.0折
均价:11470元/㎡ 全款8.4折
均价:9500元/㎡ 全款8.2折
均价:14000元/㎡ 全款8.3折
均价:9000元/㎡ 全款9.4折
均价:12000元/㎡ 全款8.5折
均价:15000元/㎡ 全款9.5折
均价:1300万元/套 全款8.2折
均价:27000元/㎡ 全款9.5折
均价:17800元/㎡ 全款8.3折
均价:80000元/㎡ 全款9.3折
均价:203万元/套 全款9.2折
均价:18000元/㎡ 全款9.6折
均价:22362元/㎡ 全款8.2折
均价:16000元/㎡ 全款9.4折
均价:21000元/㎡ 全款8.2折
均价:15000元/㎡ 全款8.1折
均价:22000元/㎡ 全款8.3折
均价:16800元/㎡ 全款8.6折
均价:15000元/㎡ 全款9.6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