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三亚买房】假装在三亚上海买房
发布时间:2023-04-04 12:00:13 来源:网友投稿

全国购房压力最大的是哪个城市?

买房是每个年轻人路上的“绊脚石”,近年来迫于经济形势的压迫,房价不断攀升。那么,你知道中国购房压力最大的是哪个城市吗?

深圳排名全国第一,上海仅排第五

在调查的100个城市中,2018年深圳房价收入比达到35.9,成为全国购房压力最大的城市;厦门、北京、三亚、上海紧随其后,成为全国房价收入比最高的城市,比例超过25倍,使得一线城市的平均购房时间至少为31年。

不同的城市发展基础导致城市之间的房地产市场分化越来越明显,房价收入比也在扩大。

数据显示,房价收入比最高的前五个城市是深圳、厦门、北京、三亚和上海。其中,厦门和三亚作为这份榜单中的两匹“黑马”异军突起,意味着传统的刻板印象开始被打破,二三线城市房价收入比骤然上升。

此外,统计数据还显示,2018年厦门城镇人均年收入54401元,房价收入比达到33.21,仅低于深圳的35.9;2018年,三亚城镇居民年收入达到36617元,基本保持三线城市水平,但三亚房价收入比已经超过上海,为29.62。

在调查的100个城市中,房价收入比为9-12的城市数量最多,共有38个城市,其中大部分是三四线城市,这些城市相对容易买房。与此同时,在房价收入比超过20的城市中,除了深圳等上述五个城市外,福州也“挤进”了队列。

从城市层面来看,北京、上海、深圳的房价收入比分别为35.9、31.23、26.07,平均值为31.07,这通常意味着上述一线城市的家庭只能在31年内买房。

相关数据显示,在三个一线城市中,上海城镇居民收入为68034元/年,排名最高;其次是北京的67990元/年,深圳的年收入54401元是三个一线城市中最低的。总体来说,三个一线城市中,上海买房压力最小,其次是北京,深圳压力最大。

好了,以上就是本期所要分享的内容了。你认为哪个城市购房压力最大呢?

上海在三亚市买房大多选择那个区段。

天涯区。

1、三亚市是中国最南端的象征,这里交通便利,比较繁华,红塘湾新机场、凤凰岛国际邮轮母港等重大项目,椰子梦廊、三亚湾等观光地也位于此。

2、上海在三亚市天涯区买房靠近沿海度假区,稀缺不可复制的海岸资源。

如何假装生活在上海?

跟北漂不一样,生活在上海的人,很少大张旗鼓展示生活。

我指的是日常生活。

一个住在通州的北漂,大到沙尘暴,小到早上吃的第一个煎饼果子,都愿意发到社交媒体上,显得他跟北京同呼吸共命运,不管多惨多幸福,这都是他生活的北京,地铁挤他要骂,三环堵车也骂,小孩上不了学,老公创业失败,这狗日的破地方,赌咒发誓抱怨一万遍,等明天天一蓝,忘得比谁都干净,又开始红红火火永无止境的北漂生涯。

他看起来根本就没有挪窝的意思,哪怕一辈子买不起房摇不到车号,那也是个正经北京人,不可能回铁岭,也不可能回安庆,就算房子买在燕郊,照样是北京城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铛铛一粒铜豌豆。

上海就很少给人这种归属感,周末打开朋友圈,只有正经出门去网红店吃了顿brunch的公关人士,才会发一条充满型男靓女,一人面前一盆草,或者一只当红舒芙蕾甜品的照片。

太有仪式感,太装,连吃个大饼油条,都有出处,不是桃源眷村小清新派,就是健康夜市老上海派,你要随便在家门口包子铺买了只白馒头,往嘴里塞的时候,免不了涌起一股,我不属于这城市的抽离感。

租房在北五环的外地人,逢人就说北京如何如何,可买房在上海的外地人,想得最多的还是,什么时候回老家,没准可以换个城市,其实还是北京更好??

一个天津女朋友在愚园路租了套房子,月租一万左右,但一个月大部分时间都不在家,她明明住在上海最中心,楼下咖啡馆里坐的老外比中国人更多,本地同事统统都住在嘉定莘庄这种城乡结合部,伊从来没觉得自己生活在上海,有个重大理由是,上海男人不行。

她还是喜欢北京城里的男人,不管是内蒙的还是西南的,凡是在北京浸润过,都能无缝连接出一套特有的京式幽默,那种带点慵懒带点无奈的自嘲,就跟坐在自己家的旧沙发一样舒服。上海男人会给她拉门,还能帮她提购物袋,细是细了,却好像喝一杯很贵的苦咖啡,缺乏那种从心里裂开来的微笑。

海派幽默,指的还是吃咖啡滑稽戏那一派,是粗放的下等人的哈哈哈,上海人经济条件越好,笑肌越不发达,住着一千万的房子,脸上就是一张背了一千万房贷的脸,开心不起来。

一个外地人,该如何假装在上海生活?

多年前我去外地旅游,坐在大巴车上,司机问我哪里来的,我直愣愣说,上海。司机一副明显不相信的表情,大意就是小姑娘你别骗我,以为我没见过上海人吗?

一个粗糙的上海人,特别是女人,最好就别承认自己是上海人了,当年我体重一百四十斤,的确离标准上海女性差了一大截,脂粉未施,一张隔夜茶渣脸,还冒着星星点点的青春痘,怎么可能是上海女人?

于是老老实实改口,是江苏的。司机这才点点头,表示承认了。相同的境遇还发生在几年前闯荡北京的时候,从来没有一个人猜测,你是上海人吧?一看大个子大块头,直接往东北三省猜,谁让你糙呢?

怎么样才算上海女人?

头发做过造型吗?手指甲脚趾甲都做了吗,全身上下都花过钱了吗?

不不不,我指的可不是你在朋友圈常见的那种自拍网红脸女郎,那有点太假了,好像她在脸上花的每一分钱都掷地有声听到一声响。上海小囡不打玻尿酸,因为最早那批狂打玻尿酸的美容编辑,已经成功长出一张假脸,便宜果然没好货。

一个正宗上海人的诞生,跟他出生的地域并没什么关系,关键是,你是否愿意把钱花在精致的,无用的事物上?

去网红餐厅不稀奇,这是为了发朋友圈的虚荣感作祟,是一次过的新鲜,想变成上海人,你该有一家周末常去的小馆子,从老板到大厨都有点交情,说今天的面筋煲有点咸,人家会专门送个荠菜豆腐汤过来,道歉说,不好意思,徒弟手有点重。或者跑去半岛酒店吃brunch,有人说真小资,会慢条斯理回一句,每个礼拜都来的。

很多东西只吃一回,买一回,逛一回,都是典型的乡下人看西洋镜,你要时时买,经常逛,吃出门道和口味,钱花到位,像红酒和咖啡,品出年份,说出十种以上花香果香,人家才会肃然起敬,不是洋盘嘛。

想当个正宗北漂,要吃很多很多的苦,想做个正宗上海人,要花很多很多的钱。

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沪漂埋头生活,不问世事的原因。

就算你买了房,买在顾村宝山这种地方,那算什么上海,那叫远郊,在市区吃饭一过九点,开始担心地铁最后一班是几点,这种奔波之苦只会让人坚定,我是在上海赚钱,等赚够了,就要离开这个地方。

上海出过两个鼎鼎有名的女作家,苏青和张爱玲,苏青写《结婚十年》,比当时的张爱玲火,她是实实在在的生活主义,打开小说一看,喧嚣全部热腾腾在纸上,张妈说,李妈说,王妈说,丈夫怎么想,自己又起了什么主意,读到一地鸡毛,细碎生活满溢出来,才来一句世事不易的喟叹,小家庭生活难,养孩子难,做太太难,离婚难,世事皆难,苏青放到现在,一定是个公众号十万加领军人物。虽然日子难过,但写在纸上,看起来却有神奇的抚平生活褶皱的魔力,看到别人日子苦,仿佛自己的苦,也不是那么苦了。

问题是这种苦,会让人时时想起苏青的出身,她是浙江宁波人,乡下人,总是忍不住讲究实用,连小说里都是各种实用主义,普通市民喜欢,可地气接得太足,又未免太过小市民主义。

张爱玲的小说,虽然也总是家长里短,到底不一样,留白更多,喟叹更多,小说里的人物不是默默地抽烟,就是呆了半晌好一阵不说话,白流苏摸黑点一盘蚊香,匡老太爷唏嘘今年没吃好一碗莲子茶,钱没了,郑重精致的惋惜还在。为生活计,想要实用起来,但终究呢,祖上阔过又落败,会使人小小年纪懂得一种真理,人生到头不过一场空,何必斤斤计较?

张爱玲于是成了上海文坛领军人物,因为她的无用主义,贯穿吃穿住行,为了尝尝味道,去西点房专登买来吃吃,好吃夸两句,不好吃找由头,是厨子祖籍不对还是面粉质地不行。苏青这样的,买点心先想想面子问题,想想招待谁,想想家里王妈方不方便跑到南京西路去。

乡下人进城,顾虑一千八百样,处处都怕别人嫌弃自己。

想要假装生活在上海,第一件事情,便是不要怕,要把一切当得理所当然,只有游客才会大惊失色,天哪上海地铁这么挤,正宗上海人眼皮都不抬:地铁么,当然挤咯,伦敦,纽约,巴黎,哪里地铁不挤啦?

隐隐看不起你没见过世面,说穿了,还是钱花得不够。

又或者说,终究你是穷过,穷人过日子,不计较钱怎么可能?可又有多少中国人,这辈子从来没穷过?

于是假装成一个上海人,是真的千难万难,那些你看起来最上海最洋派的人,往上数三代,总有个人名能轻易用百度搜索出来,别人一提,他淡淡一笑,那都是过去的事。

因为吃过穿过用过,落到自己身上,虽然富贵不比当年,但偶尔一记挥霍,会让人目瞪口呆,怎么会花钱在这种东西上?

苏青花的每一分钱,都是生活所迫,顾完面子再顾里子,张爱玲拿了稿费送去给胡兰成,她愿意,哪怕她知道他不爱她,那又怎么样?

讲究起来是真讲究,不讲究起来日子也是含混过去,随你怎么看,我开心就好。

什么实用,什么实惠,千金难买我乐意,这就是生活在上海的全部精神。

祖上三代都务农的松江人,当然体会不了这层意思,所以并到上海大半个世纪,说去市区,还是会说:到上海去。

那是一个繁华的,跟我们没什么关系的地方。

如果假装在上海生活?

别像农村人一样早婚早育,别像打工族一样勤勤恳恳,你好吃懒做,你贪图享乐,你从来不报各种物品的价格,你活着,就是为了来人间走一趟,享受美好的事物,人类的智慧,科技的进步。

恭喜你,成为了我们农村人仰望的一份子。

外地人可以在三亚买房吗

_可以的,外地人目前在三亚市买房子需要具备以下条件:1、有三亚社保满一年以上(至少13个月,且过户时必须是在保状态),或是交纳个人所得税满一年以上(至少13个月);2、在全国范围内没有住房贷款的,在三亚没有物业的,可以购置一套物业,并且可以享受首套置业贷款优惠政策(比如首套置业银行贷款利率下浮10%);3、如果在外地有物业,在三亚没有物业的(宅基地不计入套数),商业贷款和公积金贷款都可以享受首套一样付三成贷七成,但是契税还是按二套计算,3%契税不能减免;在国内范围内有住房贷款的,在三亚没有物业的,可以购一套物业,但是首付至少六成以上,契税不能减免优惠;

200完在北京还是三亚买房

在三亚买合适点。

1、首先三亚环境优美,风景宜人在三亚定居生活的会非常舒服。

2、三亚的房价要远低于北京的房价,同样都是200万可以在三亚买到更好的房子。在北京买房不如在三亚买的原因是。

3、北京200万只能在郊区买二手房,完全不合算。

4、北京的环境没有三亚好,生活压力也比三亚大。

为什么三亚那么多东北人?

很多到过三亚的人,想必都和黑妹有类似的感受,就是发现导游、四季、开店的,有绝大部分都是东北人。去海边溜达,传到耳朵里的,也大多是东北话。

据说,东北的医保卡在三亚都能通用。大家都戏言,三亚是东北省三亚市,或者黑龙江省三亚市。

三亚遍地的东北人已经是一个事实,那么,为什么三亚有那么多东北人呢?

东北饺子馆

今天黑妹就梳理了一下,大家都这个问题的看法,供大家围观。

事先声明:文中观点,不代表黑妹立场,仅抛砖引玉,大家文明探讨,莫做人身攻击!

事先声明:文中观点,不代表黑妹立场,仅抛砖引玉,大家文明探讨,莫做人身攻击!

事先声明:文中观点,不代表黑妹立场,仅抛砖引玉,大家文明探讨,莫做人身攻击!

观点一:东北人是三亚经济发展的功臣。

东北人的形象代表

1990年代,中国有两件几乎同时发生的看似不相干却关系密切的事情:

一是国企职工下岗潮,二是海南的房产热与破产。

1997年底,东三省国企员工下岗的数量达到了259万,占比超过全国下岗人数的22%,接近四分之一的下岗职工都在东北。此后,东北经济虽经大力扶持,但回天乏术,导致大量人口持续不断外流。

值得注意的是,东北的外流人口与中西部地区流出人口很不一样。东北外流人口很多是技能素养较高的下岗职工和城镇人口,而中西部地区主要是农村人口。前者比后者更无依靠,因为后者在其家乡毕竟还有几亩无法变现的薄田,而前者除了一点下岗补偿,几乎一无所有,移民倾向更强烈。

就在这个当口上,海南岛的房地产垮了,每平米300元的房子随处可见。据说一些东北下岗工人手里拿着一笔遣散费后,下海南买房定居。这是第一次迎来东北人。

此后,海南开始打造“国际旅游岛”,以三亚为首的旅游业开始迅猛发展。

当地人都不会讲普通话,而东北人普通话讲得好,能说会道,人家游客要到哪里,要吃什么,要住哪里,全被他们把生意做了。东北人一开始到海南,从谋生的角度来说,凭借其先天的语言和城市生活的经验,如鱼得水,就垄断了与旅游相关的一切行业,尤其是需要与人沟通的事务。

而这也大力促进了三亚旅游经济的发展。

北方冬季的严寒与三亚的温暖,以及无处不在的乡音,促使本世纪初年,越来越多的东北老人考虑在冬季到海南过冬,经济条件好的人家,开始考虑买房置业。这样一个带一个,一家带一家,人数越来越多。

观点二:时代背景加气候因素,造就了东北省三亚市

除了候鸟老人、南下的干部,还有大量普通劳动者被吸引到三亚这座旅游城市工作,创业。原因正是前面提到的时代背景,一边三亚作为国际旅游城市飞速发展,一边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持续没落。

东三省尤其是黑龙江,冬天气温通常零下二三十度。天气太冷,老人容易得关节疼痛,风湿病和呼吸系统疾患。在发现三亚这座“没有冬天的城市”适宜养老后,选择南下的老人也越来越多。

不少身体有疾患的中老年,只要经济条件允许,大都会选择在三亚生活,老人们背井离乡花钱来三亚过冬最大的好处就是,“身体比以前好多了”。

时代背景加上气候原因。

观点三:东北人也是“移民城市”问题的受害者。

其实不只是本地人抱怨,东北移民也在抱怨,三亚没有好的基础教育,没有户籍的东北孩子读书升学很麻烦,高等教育几乎没大学,基础交通很差,公交车20多30分钟一辆很正常,挤不上去也很正常,候鸟老人医保社保报销麻烦,人与人之间缺少信任、卖东西的乱开价,基本杀价1/5,每到春节前后3个月,房租等生活成本暴涨10倍??

东北文化能对这些都负责吗?显然不能,这是移民城市问题。

移民城市问题不只存在于一个三亚。在很多地方已渐渐不成问题,原因在于城市本身的管理水平、包容力,和在融合过程中形成的健康强大的城市价值观,强大到能让快速涌入的外来者马上认同它,尊重它,维护它。

很多走南闯北的普通东北人对三亚是有感情的,这是“混到最差,也不担心自己会大半夜挨冻”的地方。这个地方是如此的好,如果要让所有走进它的每一个人珍惜它,那么应该让他们有一颗安稳下来的恒心。

观点四:东北人在三亚发展初期贡献巨大,但如今,东北大量退休老人养老,却开始拖三亚的后腿

现在,东北老年人在三亚养老的人数越来越多,但是这些人并不能在三亚的经济发展上做贡献,相反,他们拿着东北的养老金,生活开支小,没有税收贡献,却大量地挤占公共资源,赞成旅客对于三亚城市的不良印象。

观点五:东北人整体素质有待提升。

东北人普遍给大家的印象是:强势、善于表演、嗓门大、豪爽,甚至诡辩、不诚实,一些人对此意见很大。

东北人

那么,你是怎么想的呢?欢迎和大家在留言区探讨!

如果感觉黑妹的文字对你有所帮助,一定要关注我哦~黑妹生活在美丽的三亚,每天都会分享在三亚的见闻,以及在三亚吃喝玩乐的各种攻略,让你少被坑,玩的爽,相信一定能帮到你~么么哒~。

关键词: 假装在三亚上海买房

找我看房赠1年物业

新品·优惠

报名看房

上一篇:【三亚买房】东方暂住证能在三亚买房吗

下一篇:【三亚买房】去三亚买房能落户吗

资讯智囊团 129人已加入

由筑居网爱好者发起,推送楼市最新资讯,及时把握楼市动向。

我们承诺全程保护您的电话隐私安全

+加入

热门文章

2022海南海花岛房价最新消息是什么?听说会暴涨? 海南购房落户条件2022新规怎样?非海南户口要什么条件? 海南临高房价2022年最新房价多少?临高房子价格会涨吗? 临高恒大御海天下怎么样?恒大御海天下值得买? 2022恒大海花岛房价多少钱一平?恒大海花岛房价走势分析 儋州、临高和澄迈哪里买房好?哪个买房投资较好? 海南儋州房价2022最新价格是多少?儋州房价会涨吗? 2022海南房产限购政策怎样?海南限购政策下如何买房?
卜居推荐 大牌实惠,尊享好品~